白城广播电视台欢迎您!
白城好人丨创新创业 张玉琴

时间:2019-07-25 10:50:18 来源:白城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张玉琴.jpg

创新创业——张玉琴




张玉琴,女,1964年12月出生于蛟流河乡先锋村,200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她从一名下岗职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粮食收购商,她用诚信赢得人心,谱写了农民创业带富的新篇章。


寻找商机求发展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能够自己创办一家公司。其实我就是不断寻找商机,追求发展。”张玉琴说。


90年,张玉琴从粮库下岗,开始艰辛的创业之路。那个时候没有资金,没有经验,只有自己创业的满腔热血。最初自己生豆芽、搞孵化,后来看到镇上赶集卖服装、布匹的挺赚钱,于是做起了卖服装、布匹生意。可是生意始终是不温不火的。


后来看到乡里及周边乡镇种植杂粮杂豆的面积大,产量多,老百姓卖粮难,她心里盘算着这个买卖应该挺有前景的。于是通过亲属和朋友的帮助与白城一家粮食收购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从此开始步入粮食收购行业,建立了蛟流河乡唯一一家收购点。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两间土房已经没有办法容纳收来的粮食。


当时政府知道了她的难处,为了鼓励支持乡镇经济发展,拉动经贸小区的建设,将公路边一块3000余平米的空地无偿提供给她收粮使用,成立了蛟流河乡杂粮杂豆交易市场。通过不懈努力加上政策的扶持,她的杂粮杂豆生意越做越好,从而带动了蛟流河乡杂粮杂豆市场的壮大,陆续成立了30余家杂粮杂豆收购企业。


事业发展了,但是她觉得收购杂粮发展有限。2005年,她就和家里人商量,蛟流河乡以及周边乡镇是全市玉米主产区,但是只有几个粮库,为了卖粮,乡亲们要半夜两点多起来排队,一排就是一整天。要是建个粮库,不仅市场发展前景好而且还能帮乡亲们解决一个卖粮难的问题。于是决定建一个粮食饲料经贸公司。


设想很好,但是实际操办的时候各种难题又接踵而至了。要有烘干塔,要有储粮库,要有大场地。当时拿出了所有的积蓄还远远不够,通过银行贷款,民间借贷总算是把钱勉强凑齐。把先锋村旧村部买了下来,上了三百吨的烘干塔,十几台输送机、铲车、翻斗车,建起了能储存5000吨玉米的大库。


就这样,当年的小收购点已经发展成为了拥有40多名员工,能容纳八万多吨粮食的洮南市鑫裕粮食饲料经贸有限公司。


在自己创业的过程中,既有今天成功的喜悦,也有很多让人难以忘记的辛酸。


2006年建库房时,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大库存粮是有限额的。她自以为自家的库建得足够结实,还进行了加固,就可以多储备些粮食。结果正当工人们刚刚将一批玉米运进库里时,只听咣的一声,大库突然崩塌,万幸的是大库是南面垮塌的,北墙没有全倒,而他们当时正在北边作业。我们都逃了出来,但是清点人数,发现唯独少了张玉琴丈夫一个人。她一边喊着爱人的名字,一边冲进那片废墟。当看到丈夫从另一侧爬出来时,张玉琴冲上去抱住他,夫妇二人相拥而泣。


当年的大库倒塌,损失了近80万,数十年来的积蓄化为乌有,很多人都以为她会就此罢手,申请破产。但是她告诉自己,这只是因为缺少经验,自己也是刚刚开始,创业哪有那么容易。于是东挪西凑,四处举债。虽然哭过痛过,但她从没有放弃过,哪里需要人哪里亲自上,开翻斗车运粮,独自去外地学习粮食化验。四个月后在院子里又建起了一座5000吨的储粮库。秋天准时开工。由于收粮不压秤,不压价,老百姓都信得过她。都到她那里卖粮。当年收了3万吨玉米,挣了100多万。


致富不忘乡邻


张玉琴知道自己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百姓们的支持。在修村村通水泥路时,政府特别将路线设计经过张玉琴公司门前;最开始收购玉米时,由于资金短缺,老百姓把粮佘给她。所以她现在发展好些了,也不能忘记回报社会。


每当有贫苦的老百姓来卖粮时,明知道他玉米的质量不够,明知高价收购自己会赔,但依然会出高价买下来;当有的老百姓发愁没钱买种子化肥时,她就会无利息的借钱给他们;


当有些人想创业时,她就想到当初的自己,于是帮他们出出主意,安排他们跑运输,为他们出钱买车,再配上打玉米的机器,甚至给他们提供收粮的资金,如今在她的帮助下,有些人已经有了自家的收购店面。就这样,她帮助很多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七年来,经过努力,张玉琴的公司已经拥有固定资产净值2000余万元,公司于2008被农发行吉林省分行评为信用AA级企业。随着供货量的增大,张玉琴准备进一步扩建。作为蛟流河乡乡镇龙头企业,她要继续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带动蛟流河乡经济发展。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45号

白城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吉ICP备2022000140号
Copyright baicheng Group.All Rights.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36-3677859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广电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