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广播电视台欢迎您!
【移风易俗】通榆县打出理论宣讲、积分兑换、志愿服务“组合拳”

时间:2024-07-12 14:12:38 来源:文明白城

分享到:
用“富强”“民主”“文明”等词语为单元门命名,让居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心;开展形式丰富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千家万户;组织志愿者关爱困难家庭、照顾独居老人,用志愿服务擦亮文明底色……

自2018年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级试点县以来通榆县以群众的需要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全县资源优势,建立了20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八大基地”,在“3+N”组织架构下,构建覆盖城乡一体、多元合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圈,实现县域内15分钟便民服务。以“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四道”评选、特色宣教、志愿服务为载体,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档升级,奋力谱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通榆答卷。
理论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了解雷锋的故事,还要学习雷锋精神,做雷锋的传人!”在热烈的掌声中,张树森走下讲台,结束了自己每年的“固定行程”——雷锋主题宣讲活动。
张树森是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五老”志愿理论宣讲服务队的创始人。2005年,他和乡里的四位老人一起组建了汇聚“老劳模、老教师、老干部、老专家、老战士”的“五老”志愿理论宣讲服务队,通过宣讲党史故事、英模事迹等内容,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倡导文明新风尚。为了让党的“好声音”唱响乡里的每个角落,让文明“新风”吹入千家万户,五位老人通过徒步、骑马、开拖拉机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牛舍菜棚为群众送书籍、作宣讲。五位老人一边宣讲一边跟乡亲们谈心,发现哪位乡亲遇到困难,就积极帮忙解决。“党的政策越来越好,群众的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我们捐款帮助过的张大姐,过去家中病人多、负担重,生活一度很困难,这几年在政府的帮扶下,张大姐一家住进了新房子、开起了小饭店,日子红火起来了!”
不仅组建宣讲服务队,张树森还开设了一间名为“报吧”的农家书屋,向村民免费开放。书屋中专门设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室”,筹集了200多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读本,有30个座位供村民在此学习。此外,书屋还定期举办宣讲、科普活动,向大家宣讲党的政策、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农村的好形势。

图片

村民参加“报吧”书屋举办的民族团结演唱会。
张树森说:“家乡地域偏僻,过去人们了解世界的途径不畅通,部分乡亲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行为不规范、违法乱纪的事也时有发生。想要改变乡风,就要以文明之风浸润人心,这也是我组建宣讲服务队、开设书屋的初衷。”
以文化人,涵养文明新风。近年来,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撤“三桌”,涌“三潮”——人们改变了围着赌桌、酒桌、网桌转的陋习,普法潮、科普潮、文化潮在乡间兴起;农户主动走入书屋读书看报,学习科技种植养殖技术;学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后,乡里的30多名青年主动申请成为环境保护志愿者,巡逻保护草原和森林,上百名学生加入环境保护队伍,每周捡拾两次垃圾,讲文明、树新风的浓郁氛围在乡间出现。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的变化是通榆县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的缩影。近年来,通榆县通过广宣巧引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仅2023年,通榆县各级单位就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宣讲活动500余次,各乡镇、街道平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00余次。不仅宣传频率高、氛围浓,通榆县还在丰富宣传方式上下功夫,通过采取“示范+引领,关键少数‘带头学’”“线上+线下,立体联动‘随时学’”“宣讲+送学,深入基层‘贴近学’”“草根+乡贤,百姓名嘴‘创新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大喇叭”“小板凳”“小广场”“热炕头”等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让普通话与地方话相结合,将大道理变为小故事,不断推动理论宣讲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积分兑换,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在通榆县胡家店村,农户们不仅要忙着储备地膜、化肥等农资,还要深入田间地头,完成秸秆科学离田工作。
“按照村里规定,我家在10天内完成秸秆离田,一下拿到了50分!正好家里调料快用完了,用积分兑换调料,非常实惠!”
村民刘女士口中的“积分”,源于通榆县开展的“小积分”激活“大德治”活动——将环境卫生、公序良俗、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中心工作等6大项工作细化、量化纳入德治积分体系,通过积分兑换建立起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探索乡风文明和基层治理的崭新路径。
胡家店村将“小积分”活动与“干净人家”争创活动相结合,发动全村107户有庭院的农户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评比活动中,组织村干部和老党员、群众代表逐户对农户室内外及庭院卫生进行评比打分,按照评星等级赋分,获得的积分可以到兑换点兑换生活用品。实惠摸得着、看得见,村民们参与积分活动的积极性迅速提高。
图片
在积分兑换点,村民们排队兑换生活用品。
如今,胡家店村不仅屋舍整齐、庭院美丽,每家每户还将自己的“分担区”打扫得干干净净,走入村子,就像走进了一个大公园,积分兑换让村民们的思想有了显著改变。只要村里发出清扫街角绿地的号召,短短几分钟内,就有20多名村民主动报名,加入到清扫的队伍。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中,也能看到胡家店村村民“秀”村容的视频作品。村民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小”家,还将村庄当作“大”家,主动参与村子的各项工作,携手助力村庄发展。正如肖飞所说,新风气带来新农村,新农村带来新生活。
目前,“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已在通榆县172个行政村全面铺开,参与“小积分”活动的村民已达53540户,2023年全县累计赋分1400万余分,通过这项活动,农村大操大办、天价彩礼、薄养厚葬、奢侈浪费等陋习得到了有效遏制,各村村民的思想有了显著转变,农村精神文明得到了有效提升。
志愿服务,激发文明新风尚
关爱困难家庭、照顾孤寡老人、投身社区治理……近年来,通榆县的各大帮扶活动中,都有志愿服务队的身影,身穿红马甲的志愿服务者,已经成为通榆县的亮丽风景。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活动方式,采取“8+N”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模式,组建涵盖科教文卫等领域的8支县级专业志愿者队伍和文明志愿服务团队360余支,注册志愿者3万余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数万次,受益群众百万余人次。其中,理论宣讲志愿者团队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为主要内容,实现了全县无死角、全覆盖式宣讲;农牧业科技服务志愿者在全县开展了科技之冬、科技之春、科普大集等农业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农村科学种田技能水平;县文艺志愿者创作了二人转、歌曲、书法、绘画、剪纸等节目,开展 “送戏下乡”演出活动和送文化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图片

“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现场
此外,通榆县还大力开展特色文明实践活动,例如“我们的节日”“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等,不断丰富活动形式,优化服务内容,受到群众的广泛点赞,通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榆县向海乡创业村农家书屋也被评为吉林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载文明而驰,沐清风前行。在通榆,鹤乡大地劲吹文明新风,街头巷尾盛开志愿之花,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正植根鹤乡大地,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在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站在新的起点,通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砥砺前行、奋楫扬帆,更好担负起新的宣传思想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文明实践建设工作新局面,推动通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45号

白城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吉ICP备2022000140号
Copyright baicheng Group.All Rights.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36-3677859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广电大厦